咨詢熱線
序號 |
成果名稱 |
類別 |
第一 完成人 |
刊物、出版社或授權單位名稱 |
年、卷、期、頁或專利號 |
|
1 |
《民國報紙報道南昌起義口徑變化之考察》 |
論文 |
劉小花 |
蘇區研究
|
2016年04期 65-74頁 |
|
2 |
《“八一精神”的邏輯意蘊及現實意義》 |
論文 |
王小玲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 |
2016年05期 19-24頁 |
|
3 |
《“八一精神”的價值維度探微》 |
論文 |
戴和杰 |
《黨史文苑》 |
2016年22期 63-65頁 |
|
4 |
《試析秋收起義前委的成立及相關問題》 |
論文 |
陳洪模 |
《蘇區研究》 |
2016年02期 85-94頁 |
|
5 |
《秋收起義前警衛團與平瀏農軍活動時間考》 |
論文 |
陳洪模 |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6年01期 12-17+39頁 |
|
6 |
《南昌起義政治宣傳工作的得與失》 |
論文 |
劉小花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 |
2016年02期 54-61+108頁
|
|
7 |
《抗戰時期周恩來赴蘇療傷期間在共產國際活動的歷史考察》 |
論文 |
劉小花 |
《黨的文獻》 |
2016年02期 38-44+100頁 |
|
8 |
《民國報紙中的南昌起義資料整理與研究價值探析》 |
論文 |
齊剛 |
《中國紀念館研究》 |
2016年02期 74-80頁 |
|
9 |
《紀念館宣教工作要緊貼黨和國家時代主題》 |
論文 |
劉茶根 |
《中國紀念館研究》 |
2016年01期 1-7頁 |
|
10 |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信息傳送求新求實求快》 |
論文 |
王小玲 |
《中國旅游報》 |
2016年4月25日 B03版 |
|
11 |
《“館校合作”教育項目經驗探索與啟示——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為例》 |
論文 |
林彥平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2 |
《紅色基因 薪火相傳---淺談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紅色文化教育》 |
論文 |
熊艷燕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3 |
《館校合作推動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
論文 |
孟 欣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4 |
《淺談新形勢下革命紀念館的發展與創新新思路》 |
論文 |
劉 捷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5 |
《對新形勢下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 |
論文 |
黃海鳳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6 |
《博物館教育工作中的資源整合》 |
論文 |
陳 妍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7 |
論紀念館講解員素質的提升與觀眾需求的內在聯系》 |
論文 |
朱小可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8 |
《館校合作推動青少年教育的實踐和思考》 |
論文 |
周 甜 |
《回顧與展望--2016年中國博物館宣教工作研究》 |
2016年12月 |
|
19 |
《革命紀念館運用紅色資源開展社會教育的點滴思考》 |
論文 |
朱小可 |
《八一槍聲》 |
2016年第四期 |
|
20 |
《如何做好“講解員+”之我見》 |
論文 |
周 甜 |
《八一槍聲》 |
2016年第三期 |
|
21 |
《“八一精神”廉潔文化要素的內涵》 |
論文 |
齊剛 |
《南昌日報》 |
2016年8月2日第二版 |
|
22 |
《踐行“八一精神” 不忘初心再出發》 |
論文 |
王小玲 |
《南昌日報》 |
2016年8月1日第6版 |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資訊
Copyright 2021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All Rights Reserved | 八一館微博
贛ICP備15007421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昌
中國文明網 | 江西文明網 | 南昌文明網 | 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