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N| 1
        當前位置:
        首頁
        /
        /
        /
        試論湘鄂贛蘇區工農銀行的貨幣發行工作及其相關情況

        試論湘鄂贛蘇區工農銀行的貨幣發行工作及其相關情況

        • 分類:學術研究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8-08-1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湘鄂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一塊重要根據地。在根據地建立的初期,一些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的縣就先后成立了銀行,開始發行紙幣。1931年11月成立湘鄂贛省工農銀行后,各縣停止發行紙幣,由省銀行統一發行紙幣。內定由省銀行籌集4萬元基金,發行10萬元紙幣,后發行量大大超過。至1932年4月,紙幣出現嚴重貶值。中共湘鄂贛省委和省蘇決定收回這些紙幣,然后重新集股成立新的銀行。原計劃用三個月時間收回所

        試論湘鄂贛蘇區工農銀行的貨幣發行工作及其相關情況

        【概要描述】湘鄂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一塊重要根據地。在根據地建立的初期,一些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的縣就先后成立了銀行,開始發行紙幣。1931年11月成立湘鄂贛省工農銀行后,各縣停止發行紙幣,由省銀行統一發行紙幣。內定由省銀行籌集4萬元基金,發行10萬元紙幣,后發行量大大超過。至1932年4月,紙幣出現嚴重貶值。中共湘鄂贛省委和省蘇決定收回這些紙幣,然后重新集股成立新的銀行。原計劃用三個月時間收回所

        • 分類:學術研究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8-08-16
        • 訪問量:0
        詳情

          湘鄂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一塊重要根據地。在根據地建立的初期,一些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的縣就先后成立了銀行,開始發行紙幣。1931年11月成立湘鄂贛省工農銀行后,各縣停止發行紙幣,由省銀行統一發行紙幣。內定由省銀行籌集4萬元基金,發行10萬元紙幣,后發行量大大超過。至1932年4月,紙幣出現嚴重貶值。中共湘鄂贛省委和省蘇決定收回這些紙幣,然后重新集股成立新的銀行。原計劃用三個月時間收回所發行的紙幣,但實際收回紙幣工作未能如期完成,且在收回紙幣的同時仍繼續發行紙幣。本文追溯這一段歷史,并簡要探討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關鍵詞:蘇區 湘鄂贛 財政 金融 貨幣發行

          湘鄂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處建立的一塊重要根據地,它由湘鄂贛邊境地區和鄂東南兩塊根據地組成。這個革命根據地的財政金融工作與其他蘇區相比,既有共同點,也有它自己的特色??疾?、研究湘鄂贛蘇區的財政和貨幣發行情況,弄清其中的一些問題,對于我們深入學習研究湘鄂贛蘇區的歷史、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根據歷史文獻和相關書籍,試對此進行分析,以就教于廣大同仁。

          一、湘鄂贛蘇區前期的貨幣發行情況

          湘鄂贛蘇區的創立可以追溯到1927年9月爆發的秋收起義。1931年3月,隸屬蘇區中央局的中共湘鄂贛邊區特委成立,標志湘鄂贛蘇區有了統一的領導核心。1931年7月,特委改稱省委。10月,湘鄂贛省蘇維埃(簡稱省蘇)作為政府機構正式成立,在湘鄂贛廣大區域全面行使政府職能。

          在湘鄂贛省蘇維埃還沒有成立的時候,邊境地區建立了赤色政權的縣就先后成立縣級銀行,開始發行蘇維埃貨幣了。中央局派出到湘鄂贛蘇區的巡視員滕代遠在1931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講到:“各縣辦有銀行,平江出紙票已有一三000元,又鑄銀元一000元,瀏陽已出紙幣一0000元,萬載出六000元,修水出的紙票約數千元,但瀏陽已查出有被奸商流氓合污出有假票,已當眾宣布處死了。紙票銀元出現時,非常受群眾歡迎采用。紅軍士兵都爭換蘇維埃的銀元作紀念,以致流通到白區岳州汨羅等處,后因被敵查覺嚴加禁止,并殺了一些用紙票銀元的小商及士兵,因此發生有奸商集中數百元的票子來擠兌,陰謀擠倒工農銀行,因政府事先將票子借作政府開銷用了很多,沒大批現金作抵押,以后票子只能做常洋在蘇區通用無礙,因被敵封鎖外貨少能到蘇區,蘇區產品也不能出口,且到外面購買要光洋,以致蘇區現金非常缺乏,紙幣只能在赤區內通用?!盵1][P531] 滕代遠的報告透露出幾個重要信息:首先,各縣銀行發行紙幣時的準備金(即銀元,也就是本文所講的現金)是很不充分的,面對持幾百元的紙票前來兌現的人,就覺得很難應付,甚至認定他們“陰謀想擠倒工農銀行”;其次,政府把票子挪用作為日常開銷的事被認為是很正常,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再其次,各縣銀行發行的紙幣雖然短期內受到廣大群眾歡迎,但很快就限制僅在蘇區內部流通了,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敵人的封鎖查禁;另一方面,銀行現金缺乏,兌付不便。最后,蘇維埃政權對于使用偽造蘇區紙幣的懲罰是很嚴厲的,膽敢偽造、使用假鈔票的人面臨著掉腦袋的危險。

          滕代遠講到“各縣辦有銀行”,他沒有提及這些銀行的開辦時間。不過,至少在1931年4月份各縣便建立了銀行。因為4月的一份文件講到:“經過幾年長期斗爭的邊區……雖然現各縣都成立了工農兵銀行,發行銀幣和鑄造銀幣,積極發展農村經濟,開辦工廠,開辟金礦、煤礦等工作,可是刻下收到利益還是很少,因此邊區的經濟情形實在破產到極點了?!盵2][P492]

          有專家詳細探討了湘鄂贛各縣銀行成立的時間,其中成立銀行最早的是平江,“縣蘇維埃政府……決議成立平江縣工農銀行。經呈報湖南省蘇維埃政府批準,于1930年11月宣告成立?!盵3][P30] 最晚的是宜春,于1931年8月“宣布正式成立宜春縣工農兵銀行”。 [3][P37] 在這些縣銀行中,發行紙幣最多的平江工農銀行,在八個月(1930.11-1931.7)總共發行一萬三千元紙幣。這個數字其實要說起來也不算多,但即使這些不算多的紙幣已經不能及時充分兌付了,這應當是一個不祥的苗頭,可惜沒有受到領導者的高度關注。

          1931年8月30日,中共湘鄂贛省委第一次執委擴大決議案制定了蘇區財政方面的對策:“(1)開辦銀行,發行和統一票幣,集中現金,鑄造銀幣,實行低利借款和儲蓄。(2)組織全省總銀行,各縣設分行。(3)統一全省的財政和稅收。(4)確定全省的預算和決算。(5)反對浪費和貪污,清查過去賬目,實行財政公開。(6)沒收地主及反動家屬以及祠堂廟宇宗教家的財產?!盵1][P586] 這個決議說明省委從建立之初就很重視財政經濟工作。并有了明確的指導方針。決議中還對經濟問題做出計劃:“1)開辦銀行。(1)開設全省銀行,各縣設分行。(2)發行紙幣十萬元,基金暫定為三萬元。(3)集中現金。2)統一稅收。(1)農業累進稅從五元起到一百□廿五止統籌到省蘇支配。(2)確定各種預算決算,節省用費。(下略)”[1][P599] 此時省銀行還沒有成立,但省委對即將成立的省銀行以及相關的經濟工作已經做出了比較具體的安排。如果嚴格按照這個決議執行,湘鄂贛蘇區的經濟應當會得到較好的發展。

          一個半月后,1931年10月14日發布的《中共湘鄂贛省委通告(第五號)》比較詳細地分析經濟形勢和對策:“經濟與財政是目前蘇區最嚴重而沒有正確解決的問題。目前在蘇區變現得非常嚴重的是:蘇區經費困難,各級蘇維埃財政不能統一與規劃,票幣在各縣不能互于流通,富農與奸商將現金埋藏,黨與政府機關的負責人首先存著失敗的觀念,認為環境嚴重,票幣就沒有辦法使用而且會失信仰。省委認為這一問題不馬上解決是很足以影響到斗爭的?!獙嵭蟹矊儆卸僭陨系默F金都要集中銀行,票幣要用在生產事業上,嚴禁濫用票幣的錯誤與危險?!盵1][606-607] 這個文件已經預見到濫發票幣的危險,并做出了警告。但后來的情況不幸驗證了這個警告。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成立之后,迅速開展工作,籌建紅色銀行——湘鄂贛省工農銀行?!?931年11月,湘鄂贛省工農銀行籌備就緒,省蘇維埃政府頒發布告,宣布湘鄂贛省工農銀行正式成立?!盵3][P46] 根據前面所引的8月30日中共湘鄂贛省委第一次執委擴大決議案,各縣的銀行改為湘鄂贛省工農銀行的分行,他們發行貨幣的權力也應當上交給總行了。

          湘鄂贛邊境工農銀行正式成立前,各縣總共發行了多少貨幣,是一個尚待考證的數字。根據前面滕代遠的匯報記錄來看,即使加上撰寫報告后的幾個月各縣增加的發行量,合計總數也不會很多。但是,湘鄂贛蘇區還包括鄂東南地區。湘鄂贛省工農銀行正式成立之前,“鄂東南蘇區貨幣在分散發行階段所發行的數量相當可觀,大約為50余萬元。折合銅幣券300余萬串,其中大多是各縣、區農民銀行機構發行的?!盵3][P75] 加上這一塊來統計,湘鄂贛省工農銀行成立前,湘鄂贛蘇區紅色政權發行的貨幣總數便相當可觀了。

          各縣發行的這些貨幣在湘鄂贛邊境工農銀行正式成立后如何處理?如果立即全部作廢,那勢必嚴重傷害群眾利益和蘇維埃的威信。1932年2月20日翻印的一份湘鄂贛省鄂東各縣蘇維埃政府《財政經濟部長聯席會議決議案》中講到:“各分行的票子,限四月半一律收回,過期作廢?!盵4][P63]這里講的分行即以前的各縣銀行,所講的收回,還沒有講清楚具體的方法??赡苁窃谝幎ㄆ谙拗?,,群眾持縣銀行的紙幣到銀行換新的省銀行的紙幣;也可能是兩種紙幣在四月半之前在市面同時流通,但縣銀行的紙幣被銀行收進后不再發出,這樣也可以逐漸收回各縣銀行的紙幣。兩種辦法的區別是按第一種辦法貨幣的發行量會比較少。鄂東的情況如此,其他地區也應當是相差不大。

          二、湘鄂贛省工農銀行成立后的貨幣發行情況

          1931年11月湘鄂贛省工農銀行成立后,立即開始了各項緊張的工作,如印制可在全區流通的省工農銀行紙幣,統一蘇區財政;收集金銀,鑄造銀元;為開展赤白區之間的貿易提供資金,等等。這其中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印刷、發行紙幣,因為蘇區另外還有財政部,許多財政方面的工作可以靠財政部和下面各縣來做。

          1932年2月,湘鄂贛省工農銀行成立僅僅三個月的時間,蘇區中央局致信湘鄂贛省委:“經濟政策的正確運用在目前是很重要的,你們要防止一切‘左’的辦法,在遵守蘇維埃的一切法令之下,應準許私人資本開設或向政府租借工廠和企業(爆竹廠、紙廠、礦山)或由工人自己去組織合作社,政府給與物質的幫助去發展蘇區的生產?!⑴c白色統治區域關系的商業交通關系必須很具體的去執行,應將你們區域內大宗炮竹布紙運出蘇區,使蘇區的經濟發展?,F金出境應有限制,惟不能完全禁止現金在市面流通,同時工農銀行的紙幣萬不可浪[濫]發,以致將來失去信仰?!盵4][9-10] 中央局的信除了對發展蘇區經濟作出了詳細指示,還特別警告“工農銀行的紙幣萬不可濫發”,否則,紙幣將來會失去信用。中央局的警告應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了解一些紙幣發行不正常的情況后才提出的。但是很不幸,中央局的警告并沒有起到作用,貨幣濫發的情況還是很快就發生了。

          1932年3月20日,湘鄂西中央分局給湘鄂贛省委的信中談到經濟問題時說:“在你們蘇區有茶油、紅茶、紙、大布、夏布、麻、豆支[豉]、炮竹、磁器許多產品?,F在都衰落下來。這里解決主要的方法是商業流通問題,……現在銀行票幣已經低至七折,你們即須停發□□基金,使票幣回到與現金相等,然后再按市場需要發行,并且要保證準備基金能完全兌現,現金只能限制出口,在蘇區內還須流通?!盵4][P82-83] 這里講到“銀行票幣已經低至七折”,可見2月份中央局在信中警告的后果已經出現。湘鄂西中央分局在信中也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解決貨幣貶值的方法,不過這些方法恐怕很難得到落實??疾爝@個文件,要求保證準備基金能完全兌現,也不現實,因為原定計劃的基金就只有三萬元,發行的紙幣則有十萬元,怎么可能完全兌現?

          僅僅兩天之后,即3月22日,湘鄂贛省委第三次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的《政治決議案》對濫發貨幣引起的困難局面和過“左”的政策作出檢討:“蘇維埃的土地法不正確,勞動法沒有執行,經濟政策更糟糕,過‘左’的蘇維埃商店和飯店的設立。絕對禁止現金外出,禁止消耗品(紙煙……等)運進,平時也頒布命令規定市價(谷米油煙紙豬肉……等)壟斷貨物的運輸(轉運局),不要一個錢現金,企圖濫發一百五十萬紙幣,而現有的紙幣跌至六折(鄂東),甚至一個錢不值(修銅)。最危險的就是不對[兌]現,而竟有群眾哀求,跪求政府和銀行負責人對[兌]一塊錢作買鹽的非?,F象,而另一方面現金的濫用或用得不當的事實又很多?!盵4][P91] 這里所講的“修銅”是當時文件常用的簡略語,指修水、銅鼓兩個縣。決議案承認紙幣貶值的程度比兩天前湘鄂西中央分局的來信所指出的還要低,修水、銅鼓已經到了一錢不值的地步,這種情況無疑是令人震驚和痛心的。而濫發一百五十萬紙幣的企圖,也令人覺得太膽大了。

          面臨如此嚴峻的局面,中共湘鄂贛省委決心采取斷然措施,糾正此前的錯誤。不到半個月,在4月4日,中共湘鄂贛臨時省委在《三個月(四、五、六)工作計劃》中對國營商店和銀行的困境提出了解決辦法的原則:“六、取消蘇維埃商店飯店,招牌已經壞了的工農銀行。黨領導群眾組織合作社,代替國家商店飯店;由群眾集股,各級蘇維埃撥一筆現金在三月后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湘鄂贛省分行’?!?[4][P131]四天后的4月8日,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執委擴大會議在《四個月行政計劃決議案》中對取消壞了信譽的工農銀行、重新建立新銀行做出具體計劃:“湘鄂贛省工農銀行的票幣不得再發,并限定三個月內一律收回,在四月份內收回六分之一,五月份內收回六分之二,六月份內收回六分之三。分定各縣蘇負責按現金作銀行收回票幣基金,并決定由萬載縣蘇擔負現洋一萬六千元,宜萍縣蘇一萬一千元,宜豐縣蘇六千元,銅鼓縣蘇六千元,瀏陽縣蘇七千元,平江縣蘇七千元,修水縣蘇一萬一千元,鄂南縣蘇一萬六千元,紅十六軍擔負五萬元。要對群眾公開承認過去濫發票幣的錯誤,俟票幣收回后,工農銀行的名義應立即取消,再由群眾集股,各級蘇維埃以現金的幫助,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湘鄂贛省分行’。再鄂東分行的票幣應令鄂東在限期收回?!盵4][P135]

          這個文件對收回濫發的票幣作出來時間上的規定,并對收回票幣所需的現金也給各縣布置了要求籌集的具體數字。但即使各項工作都能夠如愿以償地完成,如何確保新的國家銀行分行正常運轉,防止再次出現紙幣貶值,也要未雨綢繆,做好安排。其實湘鄂贛蘇區的領導機關也清楚,濫發貨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開支太大,所以這個文件針對開支太大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關于今后財政的節流辦法,須遵照中央臨時政府所頒發之地方各級蘇維埃暫行組織條例關于各級蘇維埃機關工作人員最高限度之規定,實行淘汰冗員。另一方面,各地游擊隊須盡量向各白色區域開辟經濟的來源,根據中央所頒布之稅則征收各種累進稅。省蘇須設法整理和擴大開采黃金洞的金礦,以裕財政收入。嚴格的統一全省財政,制定全省預算決算。各級須組織經濟審查委員會,以審查各級財政手續(但系短期的性質),今后軍費由軍隊自給?!盵4][P135] 這些辦法看上去都很好,但能否真正落實,能否全面解決開支過大的困難,則不能輕易下結論。

          中共湘鄂贛臨時省委制定的《三個月(四、五、六)工作計劃》非常重要,因為此后一段時期湘鄂贛蘇區的金融財政工作基本就是圍繞如何落實這個文件開展。不過我們分析如何落實這個文件之前,不妨先探討一個問題:從1931年11月湘鄂贛省蘇區銀行正式成立到1932年4月,僅僅五個多月的時間,省銀行一共究竟發行了多少紙幣?

          前面1931年8月30日中共湘鄂贛省委第一次執委擴大決議案中講到籌建銀行計劃的計劃時說過:“發行紙幣十萬元,基金暫定為三萬元”,就整個湘鄂贛蘇區來說,發行十萬元紙幣確實不算多。問題是1932年3月22日的文件中批評省蘇有過“不要一個錢現金,企圖濫發一百五十萬紙幣”的設想,150萬元這個數目就相當龐大了。不過這究竟是個設想抑或成了現實,沒有看到相關記載?;蛟S我們可以從籌集兌換回收紙幣的基金數來推算紙幣發行的數量。根據上面文件中分配給各縣籌集基金的數目,累加起來總數是13萬元。假設基金與紙幣按照1:1來計算,貨幣發行總量應當是13萬元。但是如果湘鄂贛蘇區在大約半年內僅僅發行13萬元紙幣,似乎不可能引發如此嚴重的貶值。因此,更合理的計算方法是基金與紙幣的比例依然是按照原先規定的大約1:3,即發行了大約40萬元,而實際基金依然是原來省銀行成立時的三萬元,由此便引發了蘇區紙幣的急速貶值。文件希望通過動員,籌集到發行量三分之一的基金,這樣便大致可以維持紙幣的穩定。這僅僅是筆者的推算,還有學者分析湘鄂贛蘇區發行貨幣時說,“1932年統計紙幣的數目,就有30萬元?!盵3][P55] 這個數字與筆者的分析有些差距,但不算太大。

          除此之外,鄂東南地區發行的票幣也有80萬元之多[4][P249]。

          三、湘鄂贛蘇區收回工農銀行紙幣的情況

          前述中共湘鄂贛臨時省委制定的《三個月(四、五、六)工作計劃》很快在蘇區開始執行,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以《對全省選民的工作報告》公布了省委制定的計劃,[4][P567]正式以政府的身份開始票幣的收回工作。4月25日任中共湘鄂贛省委組織部長的胡梓在論述專門論述經濟問題的文章中提出:“在三個月之內有計劃的把各地票幣,盡量做到兌現收回,堅決征收商業和土地累進稅,稅收的負擔只要落在富農、富商肩上,對貧農、雇農盡量免稅或減稅,各地必須立即有計劃的準備在發展蘇區經濟和向外發展的條件之下,做到經費自給和供給省蘇,實行財政統一開支制度和努力財政的整理開源節流的工作?!盵4][P162] 胡梓對如何貫徹省委指示、全面改進財政工作列出了幾條具體要求,他還在同一篇文章中坦率承認:“自然客觀的敵人的封鎖與殘酷燒殺,如蘇區內奸商富民及反動派的破壞,也是造成經濟困難的重要原因,但是主觀的‘左’傾領導,我們應該承認這一錯誤,而絲毫不容許用任何解說來掩蓋的?!彼麖目陀^和主觀兩個方面分析了造成蘇區經濟困難局面的原因。

          雖然省委制定了三個月籌集基金、回收票幣的計劃,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遇到許多困難,導致計劃難以完成,以致省蘇針于6月7日針對關于各縣收回票幣的基金問題專門發出財字第一號《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訓令》:“關于各縣擔負收票的基金,既經省府決定并通令各級執行,復由省財政部一再函催繳來,然而一直至今第三期——六月又過了幾天,除修水解來洋一百九十元外,其余各縣通通沒有繳來?!谑涨迤睅?,省府已老早布告昭彰,今若不加緊收清,則政府信仰既失,群眾亦必因此而懷疑,這是如何嚴重的?!罱鼡鯑|的報告,他們八十余萬元的票幣能在八月以前一律收清,以他們那樣多的票幣,同時與邊境各縣又是一樣的困難,一樣的沒有準備現金,而竟能很快收清,可見他們執行程度比較各縣迅速一點,……省府希望各縣進一步的了解上面這些意義,同樣的堅決努力起來,迅找一批現金來收票幣,而促新的國家銀行實現,……”[4][P248-249]這個訓令披露了嚴峻的現實:原來希望各縣上繳的基金現在遠不能達到預定的計劃,這樣勢必影響票幣的收回工作。鄂東的情況從上報的情況來看雖然很樂觀,但事實證明鄂東的報告并不真實。僅僅十幾天之后,6月20日鄂東南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蘇維埃工作決議》中便承認:“過去的銀行完全失去了獨立營業性質,成了蘇維埃一個會計科,尤其是不顧及基金多少,只是無頭底的濫發紙票,以致不能兌現而票價低落,甚至行使不通?,F在應照辦事處三個月行政計劃,堅決將票幣分期收清。查現在流通票幣,除業已收回數目外,仍有五十余萬元。七月至少要再收回二十五萬元,至八月間即實行兌現。從前各縣派定擔負整理銀行的現洋,各縣應如數解來?!盵4][P287]原定六月底完成的任務,已經在文件中打算延遲到八月份完成。而從具體數目來看,四五六三個月完成了三十萬元票幣的回收(這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觀成績),還剩下五十萬元要在七八兩個月中全部完成,分析起來也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鄂東南蘇區票幣收回的情況不容樂觀,湘鄂贛蘇區的情況也不理想。到了9月份,比原計劃全部收回票幣的6月份已經晚了3個月了,中共湘鄂贛省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政治決議案》中提到這項工作只是說:“舊銀行的紙票收回了一部分?!盵4][P359]承認到了9月份還只是收回了“一部分”,依然沒有完成全部票幣收回的任務。

          收回舊票幣的任務一拖再拖,無法按期完成,籌建新銀行的計劃也就只能停留在紙上,無法貫徹落實,后來的文件對此也幾乎不再提及了。既然新銀行沒有成立,原來的銀行便依然存在并照常運轉,那么“票幣不得再發”的禁令自然無形之中成為一紙空文。結果便是一邊在努力收回工農銀行票幣,另一方面卻還在繼續發行這種票幣,而且發行量還大于收回的數量?!敖y計到1932年8月,除收回的30000余元外,流通在外的紙幣尚有104000余元,而到1932年底統計,除繼續收回的紙幣之外,流通在外面的紙幣又增加到194000元?!盵3][P89-90]

          到了1933年7月下旬,湘鄂贛省委給中央局的報告中還在匯報收回票幣的工作:“現在省蘇工作日見緊張而有秩序,對于財政困難盡量在克服,并在收回紙票,主要發動黨內外群眾來進行,已收到了不少的效果,只就黨省委來說,已經收到錢票五千多元,統計收到了五萬多元?!盵5][P68] 此時距提出收回票幣的下限已經晚了一年多,統計下來只收回票幣五萬多元,可見遠遠沒有完成這項工作。

          四、余論

          湘鄂贛蘇區從1931年11月成立省工農銀行,發行紙幣,到次年4月就發生嚴重的貶值,需要收回紙幣,而收回紙幣的工作又遇到重重阻力,難以完成。這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經濟有自身的客觀規律,人們只能尊重這種客觀規律,按照這種規律來開展工作。任何蔑視、無視經濟規律的行為即使在短期可以勉強支持,時間一長,必將受到客觀規律的報復和懲罰。貨幣發行量也有自身的規律,它必須與當地經濟發展規模、水平相適應。超過實際經濟規模,大量發行的結果肯定會導致貨幣貶值。事實上,無論是湘鄂贛蘇區還是中央局都知道這一點,中央局事先還提出過警告“工農銀行的紙幣萬不可濫發”,但結果還是出現了這種情況,這就不能用“不懂經濟客觀規律”來解釋。至于把發生這種情況歸咎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恐怕也不是公正客觀的態度。

          我們不妨以當事人的角度來探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湘鄂贛蘇區的領導同志對大量發行貨幣的嚴重后果既然有所了解,卻依然同意這樣做,一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這就是為了維持蘇區黨政等軍系統的運轉,為了支撐革命戰爭以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許許多多的開支迫使省工農銀行不得不開動紙幣印刷機,以向有關部門提供票幣,因為依靠正常稅收獲得的資金實在是太少了。有數字可以證明這一點:“自1932年3月底省委一屆三次執委擴大會后至同年8月10日全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4個多月的時間里,財政向銀行透支共十四萬六千元(還不包括鄂東南和邊境各縣),銀行透支款約占這一時期軍政費用開支的87%。自1932年8月至年底約5個月時間內,雖然已開征了各種稅收(統計為38700元),但由于軍政費用開支過大,仍在銀行透支38430元” [3][P89] ??梢婟嫶蟮拈_支才是造成濫發紙幣的基本原因。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無非是開源節流。所謂開源,就是想方設法增加財源,如想法擴大平江金礦的生產,鑄造銀元,加強稅收征管,鼓勵私人營業自由,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靠打土豪。蘇區的土豪打完了就打富農,或者組織游擊隊到白區去打土豪。但這樣做也會導致“左”的行為發生,“如亂打富農,連有四元錢的農民都當作富農打” [4][P3] 。至于節流,為減少開支,湘鄂贛蘇區也曾采取過許多措施,如規定各級蘇維埃機構日常工作經費開支數目,減少冗員,降低公職人員的生活費標準,開展節約運動,等等;這些措施雖然起到一些效果,但卻難以根本解決軍政費用太大的狀況。于是只好按照慣性,靠發行紙幣來維持,結果造成紙幣嚴重貶值的后果,不僅損害了蘇維埃政府的威信,也直接影響了蘇區群眾的生活。湘鄂贛蘇區這段貨幣發行的歷史教訓無疑是值得我們記取并引以為鑒的。

          引注:

          [1]中央局滕代遠巡視湘鄂贛蘇區的報告(一九三一年七月十二日)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文獻資料 第一輯 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2]C.Y.湘鄂贛區特委由鄂東給少共中央的報告(一九三一年四月)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文獻資料 第一輯 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3] 丁國良 張運才 主編: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貨幣史 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1版

          [4]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文獻資料 第二輯 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第1版

          [5]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文獻資料 第三輯 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作者介紹:

          王小玲(1962-)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副研究館員

          聯系電話:13970842008

          陳洪模(1951-)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副研究館員

          聯系電話:13177804979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資訊

        Copyright 2021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All Rights Reserved | 八一館微博
        贛ICP備15007421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昌

        中國文明網  |  江西文明網  |  南昌文明網  |  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

        A片大全在线观看网站入口